以統計上來看,台灣2012年申請澳洲打工度假簽證的人有兩萬三千人左右,2013暴增到三萬七千人左右(參考澳洲移民署Working Holiday Maker visa program report 2013),聽說去年有稍微下降,但大致維持在這個數據。台灣25~29歲的人口約160萬,若保守估計澳洲現在有三萬左右的台灣人,就有差不多2%的年輕勞動力在澳洲。明明是台灣最缺乏勞動力人口的現在,年輕人卻只想往外跑。
25~30歲,對大部分的年輕人來說,是他們進入職場的重要學習階段,也是奠定未來職場生涯的基礎。但在台灣,竟然有這麼多年輕人願意放棄自己職場成長的黃金階段,跑到澳洲去「打工度假?」
根據S在澳洲遇到的他國年輕人,例如日本韓國的年輕人,多是在學學生,或是進入職場之前的年輕人。他們將出國打工視為進入職場的條件累積,希望理想企業能因他有能出國闖蕩的勇氣而提高錄取的機會。
但台灣年輕人呢?細數幾個我在澳洲的十天之間遇到的約十位台灣年輕人,只有一位是真的來「打工渡假」的,他存了三四個月的錢,然後打算出遊把錢花光後再回台灣。剩下的其他人是想存頭期款的、領22K領到人生無望的,被台灣的無償加班責任制操到身心俱疲想過過「正常」生活的、甚至有一位已經考取當地大學,希望能定居澳洲的。沒有一位是抱著甚麼來澳洲玩玩,或是增加甚麼職場競爭力的打算來澳洲的。
如果說,其他國家的年輕人,是為了「回」家鄉而到澳洲打工;那麼台灣的年輕人,則是被家鄉「逼」到澳洲的--即便他們不是不愛家鄉。
S在台灣的平均工時約是10~12小時,周末通常有一天要加班,月薪三萬初頭,(違法)責任制,沒有加班費。在她待在最後一間公司不到一年的時間,同部門的幾乎所有同事都換過一輪。因為工作條件實在太糟糕,留不住人,更可悲的是,這已經是台灣職場常態。
現在S在澳洲作簡單的勞力工作,估計周工時約30出頭,月薪換算成台幣約7~8萬,如果她願意像室友努力想要賺一桶金而晚上、周末兼差,月薪可能可以有20萬台幣。而每月開銷約兩萬多台幣。S說,來到澳洲之後,終於有一點知道甚麼是「生活」。在台灣時,S總會說想要找到一個「符合興趣」的工作,所以總是想說要找個看起來還可以發揮創意熱情的地方,結果她的創意熱情變成公司奴役她的藉口,讓她的生活只剩下工作。而到澳洲之後她可以每天準時下班,下班之後還有完整的八小時以上自己的時間,甚至讓她悠閒到會喊無聊。她現在說,回台灣最大的希望就是找到能準時下班的工作,不再提甚麼創意熱情。
從我自己的觀點來說,台灣狀況很簡單,基本上就是呈現一個內部殖民的狀況,這個殖民不是現在很多人吵的甚麼「解殖」,以為打倒國民黨就可以解殖之類的簡單論調。實際上台灣現在就是資本家對普羅大眾的殖民,台灣不管藍綠,不管國族主義傾向或光譜,基本上政黨只為資本家服務,政府慣壞了資本家,所以企業競爭力低落,只用對勞工的剝削來榨取利潤,導致GDP不斷成長薪資卻倒退的荒謬景象,普羅大眾不僅分不到經濟成長的果實,還反被經濟成長所拖累。
當中最首當其衝的,就是逃去澳洲的這群年輕人。低薪、超高工時、超高房價、未來的超高撫養比、即將破產的各種社會保險,逼的年輕人「用腳投票」,離開台灣。在去澳洲以及中途經過新加坡遇到的同世代的年輕人,談到台灣,盡是無奈無語。
記得我在澳洲坐在一位台灣年輕人的車上,聽他談到在台灣工作的惡劣處境,談到在這裡一年又追加一年,現在申請到當地的大學,問他:「畢業之後呢?」
他說:「看能不能在澳洲找到工作,就在這裡定居。」
我想我跟他,都在心裡想著同一個問題,但對話就此中斷,我沒再問,他也不再說。
那問題是:你不打算回台灣了嗎?
我不敢問,是因為我深刻的瞭解台灣是如何把他趕出台灣,讓他不願再回來;他不想提,想必是因為,對台灣的情感,讓他對於選擇離開台灣有著隱隱的愧疚。
但當我們給予台灣年輕人的未來,是如此的絕望,只見到被資本家殖民與剝削的可能時,我們又能怎麼譴責這些逃離台灣的年輕人呢?愛台灣的口號是如此的政治正確,也如此的廉價,但愛終究是要有物質基礎的。不讓台灣被資本家解殖的一天,恐怕我們都沒有資格談這些年輕人,愛不愛台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