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關於《廣島末班列車》:1945原爆生還者的真實故事

最近讀了這本書,有些感觸與反思。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13114
廣島末班列車:1945原爆生還者的真實故事

對於日本被投擲原子彈,在這次之前,我沒有仔細思考過這件事。最知道的,大概是死了很多人。然後隱隱約約知道長崎是因為天氣不好所以遭殃。再小一點的時候,看到那些原子彈受害者的描述,是會害怕的。例如看到爆炸的人眼睛融化等等。

長大一點,開始會想的是,為什麼日本會被投原子彈?直覺的答案當然是因為他們發動戰爭,為了結束戰爭而投原子彈。而再大一點,開始會想"美國人投緣子彈是對的嗎?"、"為了結束戰爭有必要犧牲這麼多人的生命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嗎?"然後會想的是,美國人對這件事情有沒有後悔,會不會覺得愧疚?

當然這個部分的討論是得滿多的了。對於原子彈該不該在那時被使用的倫理考量,一直沒有一個共識。但很明顯的,美國政府的態度則是希望大家不要強調原子彈造成的傷害。這在日本投降,美國接管日本之後,禁止對廣島與長崎的狀況展開調查與報導可以很明顯看得出來(就本書的說法,還有所謂的麥克阿瑟條約,以軍令禁止相關人員調查以及訊息流出,否則軍法審判)。但是這裡又會有另外一個問題出現。那日本政府呢?就算再怎麼不堪的被美國人接管統治,但是生活在那裏的還是日本人,還是日本的領土。他們難道不想把這悲慘的狀況揭露出來嗎?

我想日本人民是想的,但日本的政府則是一直不願面對這個問題。如果日本政府開始大力調查原子彈造成的傷害,甚至進而譴責美國的"暴行"的話,那它該怎麼面對自己主動發動戰爭的事實,難道要徹底承認戰前與戰時日本的所有宣稱與行動,都是錯誤的嗎?依照日本現在還不願面對南京大屠殺,還是每每即使引起爭議還是要去靖國神社祭拜二戰戰犯的態度,恐怕不可能。

所以其實態勢非常明顯:廣島與長崎的原子彈罪行,不只是發生的當時是美日兩國聯手造成的,甚至在事後的檢討,美日兩國(的官方)也都是連手逃避的。但受害的那些人們,被不明的"原子病"纏身,在日本國內被歧視的情況,卻沒看到官方的解決誠意。而在這兩國官方都不願面對事實的情況下,這兩件可說是人類史上最慘烈的悲劇,則被兩國有默契的刻意忽視了。

作者在序中寫道,他出版本書的過程當中受到許多的批評,甚至美國國內有許多人不願承認原子彈造成的傷害,也試圖找出他書中的錯誤來"證明"所有的一切都是造假的。在此之前我還真不知竟會是這樣。但也誠如他所說的,現在將這些事情寫出,並不是要再去責備美國或是日本,而是希望能夠提醒人類,不要讓這樣的悲劇在任何情境下重演。

我已隨著年紀越來越不煽情,而且對於人類這物種,也未必真的多麼有好感但是,我想只要人們在做類似事情的時候,能夠多思考一下下。最少可以讓這種悲劇不要在人類的手中刻意發生。如果不是我們自己造成的,那,就再說吧。

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中島美雪之《誕生》與《生命的別名》--記竑廣嘉義美雪分享會



雖然我在這個網誌的介紹當中"最愛歌手"裡面,第一個寫下的就是中島美雪,但相對我經常提的村上春樹及黃碧雲,卻從來沒有介紹過美雪大神。

贅言我就不說太多,中島美雪的介紹可以上網找找,或是到台灣中島美雪研究者宋竑廣的網誌查找。紘廣是台灣中島美雪粉絲的代表人物,嚴格來說應該是中島美雪的研究者。在他網誌中與美雪相關的文字據本人稱已超過一百萬字,對美雪音樂與文字之考究詳實在台灣無人能及。

我自己呢,則是在日日春的網站上面遇到美雪的。當時竑廣在日日春的網站上寫了兩篇文章,介紹美雪與妓女有關的創作。一般歌手其實極少觸碰相關的議題,但美雪不是。中島美雪的作品經常觸碰社會敏感與不願面對的角落--就像她經常觸碰連我們自己也不願面對的內心深處一樣。妓女這個受到(台灣與日本社會)唾棄的腳色,也是美雪關懷的對象之一。根據竑廣的統計,到目前為止最少有十一首美雪的作品是直接與娼妓有關的。

2011年4月29日 星期五

告白作為一種贖罪,或沉淪。

最近睡前在讀<經濟殺手的告白>一書。

說真的,這並不是一本適合睡前閱讀的讀物--最少對我來說。它經常害我在凌晨情緒過於激動,即使很累了卻總在天微亮時還清醒著。

這真的是一本很個人的書,雖然書中提到許多世界大事,但大多是以個人的親身經驗與理解角度下描述。說真的,以學術來講它太過鬆散,以小說來講它又太過直白,缺乏技巧。但也因為如此,它顯得如此真誠。它真的是一個相當個人式的自白,將作者的自我剖析,他的怯懦、後悔、自我催眠等,幾乎當成貫串全書的主軸。

所以我可以從他的字句中讀出他的激動:

「今天,奴隸交易依舊存在,只是奴隸販子已經不用再走進非洲森林去尋找高檔貨色,以便在查爾斯頓、迦太基納或哈瓦那賣得好價錢。他們只要招募這些絕望的人,蓋幾 家工廠,生產夾克、牛仔褲、運動鞋、汽車零件、電腦配件,或數千種可以賣到市場 上的產品就行了。他們甚至可以選擇不親自去經營這些工廠,只要顧個當地生意人,讓他們去做這些齷齪的事情。

2011年2月17日 星期四

好好睡覺、好好吃飯

說來,對我的女朋友,
我最關心的是兩件似乎很簡單的事情。說來可能會笑話的,不嫌棄的話請各位聽聽:

一、好好睡覺。

這點非常重要,因為睡得好表示作息規律,生活有重心,專住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也表示她的生活是安心,不使她焦慮的,最少不會過份焦慮。

世界上有太多煩惱,但我們的能力有限,最重要的是能夠分辨「應該煩惱」與「不應該煩
惱」中間那條微妙的線。深深烙印在我腦海裡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如果痛苦是無法跨越的,那我們又何必不快樂?(by 電影<高山上的世界盃>)

當然,最重要的是,我得要是一個令人安心的人,或說令人有安全感的人--最少最少不能成為我女朋友煩惱的來源之一。我想兩人在一起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成為對方的煩惱,而是在這混亂不安的人世中,尋找足以安身立命的土壤。

所以,睡得好是第一要務。

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其實我並不是無話可說

只是,我連說話的地方都找不到。

當年某位好友,在不良牛的某個只有極少數的朋友(五個左右)知道的板上說,這裡是我最後一塊我女朋友不知道的淨土。形容得像是只有在那裏才能喘一口氣,卸下類似面具或盔甲之類的東西似的,而那恐怕也是他當時的感情狀態。

過去我總以為我是無話不說,不看狀況不看地方的人。

大約十年以前我曾經有過pchome的新聞台,寫些像是習作的短文,後來轉到google的blogspot,也是目前我用最久的地方(雖然這兩年近乎荒廢)。blogspot這地方的好處是我可以把文章丟著,或許有人看,或許沒有,我不介意,大家也不介意。我與我不知是否存在的讀者之間存在著若有似無的連結。寫文章的速度很慢,瀏覽的頻率也不高,像是一間大家都能各自找到舒服方式好好生活的房間,不需要也不應該有太過頻繁的交流。想來大概就是Simmel所描述的都市中的陌生人的特性。

2010年8月8日 星期日

基督徒

前兩天跟某位學弟吃飯,他提到他們家是基督教家庭,老爸是長老教會的長老(我不太清楚這地位在教會裡的配置,但我想應該是有榮譽與權力的),全家不是基督徒就是親近基督教。

但是呢....他老爸竟然有外遇!會提到這個是因為他說他老爸外遇對象的丈夫,因為老婆外遇心情鬱卒,出外喝酒結果酒駕掛了。學弟說他覺得是他老爸的錯,很難過,也不知道該怎麼辦。而且他老爸不只一次外遇,之前在大陸工作時也有二奶,回來的時候又有一兩次的外遇,結果這次出事了。

除了老爸有外遇之外,他老弟,在中學的時候就交了女朋友--交女朋友當然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情,只是他老弟的女朋友,是個牧師(女性)。

好吧,就算是牧師也沒甚麼了不起,因為基督教的牧師本來就是可以結婚談戀愛生小孩的(順序好像有點怪怪的但是不管)。問題是,這位牧師已經結 婚 了。

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Janis Joplin - Me And Bobby Mcgee





看Watchmen(守護者)認識的曲子,也多認識Janis Joplin這個歌手。

傷當不錯的曲子阿!

在<watchemen>的原聲帶中有再次後製,音軌變得更乾淨,不過各有特色.。Janis的聲音有靈魂歌手的厚度,又有搖滾式的嘶啞,這首曲子後面的一整段"lalala",正好將她這些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

2010年5月18日 星期二

村上春樹 - 約束的場所

其實日文的意思是"約定的場所"。

簡之,村上春樹在1994年發生奧姆真理教以沙林毒氣攻擊東京地鐵之後,因為媒體的報導幾乎沒有觸及奧姆教徒的想法,於是以奧姆真理教的教徒為對象訪談並整理了這本<約束的場所>。

在這本書之前,村上也整理了毒氣受害者的訪問,收錄在<地下鐵事件>書中。在讀<約定的場所>時,經常會有「我跟這位奧姆教徒還沒出家時的想法好接近喔」、「他的迷惑與批判跟我好像阿」這種感覺。

我現在在與論文掙扎,正強烈感覺到現世的壓迫,這種感覺對過去的我是家常便飯。在大學時,對所讀學科的失望,無法說服自己所學的意義,只好把心思放到藝術(音樂)當中作為一種寄託與逃避。

也是在那時,開始讀村上春樹。

2009年9月2日 星期三

[書摘] 我的橘子樹

「是這樣的,伯伯,在我很小的時候,我認為我心裡有一隻鳥在唱歌,是牠在唱歌。」
「哦,有這樣兒一隻鳥,可真稀奇。」
「你還沒聽懂我的話。現在,我不再相信我心裡真的有一隻鳥。不過當我一邊兒說話,一邊兒省查自己的時候,我心裡還像是有個甚麼東西。」

他聽懂了。他看到我為難的樣子,他笑了起來。

「我解釋給你聽,小傑。你知道這是甚麼原因嗎?這表示你長大了。」

2009年8月2日 星期日

你會飛嗎?如果有一天我抱怨你不會飛,你會因此而受傷嗎?


(這部分,是只有你看得懂的,所以當然是給你的,可能覺得累贅的說明)

她是我所有認識的人當中,文字最動人的。
所以即使我知道,那是她的文字,而且甚至我知道,那過去
是寫給你的,
我還是挪用了。

有時我相信,有些東西是超越善惡,超越一些我們我們可以理解的任何基準。
或許我們有時稱作 美 。

所以如果讓你不舒服了,我道歉。
我只是想說,那些是打動我的,或許你也曾被深深打動過。
我知道那是過去,但對我而言,
好的、壞的都終究會過去,留下來的則是,隔著一層紗似的,
怎麼看都美麗的回憶。

就像再醜陋的城市,夜景卻依然美麗一般。
當然,對你來說,可能還不算是回憶。那也是我先道歉的原因。)

於是,這是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