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2日 星期一

沖繩舊海軍司令部壕,以及沖繩小記

從沖繩回來一陣子了,但心頭一直掛著沒做的一件事,就是紀錄沖繩舊海軍司令部壕的經驗。而這戰壕可以一定程度上作為沖繩近代史的代表。雖然沖繩島上處處是這樣的戰爭遺跡。

沖繩舊海軍司令部壕是當時日軍在沖繩戰役時的海軍司令部,位在那霸港與機場附近海拔75公尺的丘陵上,深20公尺,長約450公尺,可容納4000首軍,是重要的戰略據點。而這是個令人一點都開心不起來的「觀光景點」,而觀光客似乎也不太多,最少我們去的時候,除了門口的售票人員聽出我們的中文是台灣人,並且介紹她自己曾經來輔大學過中文之外,是我們少數沒遇到台灣遊客甚至被台灣遊客淹沒的觀光點。(說到這個真的是忍不住要提波上宮不僅滿滿的台灣遊客,連祈願牌上面都是90%的繁體中文,我還以為去的是龍山寺還甚麼的)

*沖繩戰役
稍微談一下沖繩戰役的背景,當時台太平洋戰役日本輸得差不多了,大東亞共榮圈基本上都丟失,本土之外只剩下沖繩與台灣還沒落入盟軍手裡。因為不確定美軍是否進攻台灣,所以還是從沖繩調派了2萬精兵防守台灣,而當時沖繩的日軍守軍約12萬人,面對超過50萬的美軍的進攻,原本就沒有勝利的希望,作戰目標是盡可能放大美軍的損失與拖慢美軍往本土推進的速度。而1945年4月1日美軍在沖繩中西部的海灘(現在的美國村一帶)登陸時,其實沒有遇到太多抵抗,因為守軍司令牛島滿判斷無法阻止美軍登陸,於是將主力撤至南部的據點,美軍開始往南推進時,才遇到日軍激烈的抵抗,美軍日軍不斷在進攻反攻之間重複,一個山頭可能被重複占領十多次。美軍花了一個半月,在五月底左右終於拿下重要的據點:舊琉球首都首里城(也造成首里舊城幾乎全毀,在戰後才重建),之後日軍處於絕望的敗退,不僅發生大規模的集體自殺,甚至逼迫沖繩居民滅門式的集體自殺,

戰爭於6月底趨近結束,日軍有統計的死亡將近十萬人,七千多人被俘,而有約兩萬名日軍可能死於戰壕的封閉或活埋。美軍死亡(包含海上作戰)約一萬四千人,總共傷亡約八萬四千人,傷亡率達到美軍歷史以來最高的48%。而最慘烈的是沖繩居民的死傷,根據統計沖繩居民在沖繩戰役中死亡了4萬至14萬人。光是這個統計數據就非常有趣,14萬是美軍的統計,日方的統計則是4萬,為什麼反而日方的統計比較低,因為戰爭末期日軍逼迫沖繩人民自殺的黑歷史不被部分日本右翼接受,對於「日軍逼迫居民自殺」的描述不僅在教科書中無法出現,引發沖繩人的抗議,甚至大江健三郎在作品中使用這說法,還遭到右翼團體提起訴訟。最終大江健三郎勝訴,日本文科省也允許出版商恢復引用平民「是日軍逼迫下集體自殺的」的內容。

最驚悚的是,當時沖繩居民總數約僅有五十多萬,而單是沖繩戰役就死亡了14萬之多,約是居民總數的四分之一,許多家庭直接被滅門,連後代都沒留下來。

根據沖繩和平祈願館-也是沖繩戰役最後也最南端的戰場-的統計,沖繩戰役的死亡人數超過了24萬人,而從美軍登陸的海岸(也是這次我們住的地方)到最南端的戰場,直線距離也差不多是24公里。沖繩是個狹長的島,南部最寬的距離也不過十多公里,南部也是沖繩人口聚集的地方,舊城首里與新縣邑那霸市都在此,可想見當時簡直如人間煉獄。在海軍戰壕的資料館有這樣的描述:沖繩人晚上出門都得帶著拐杖,避免被屍體絆倒。


*回到海軍戰壕。

在1945年6月13號的戰爭末期,戰壕的首軍集體自殺,當時美軍發現了175具屍體。戰爭結束後戰壕被放置7年之久,沒有進行任何調查,直到1952年才開始進行調查,到1970年代開放參觀,期間總共發現了2400具遺骨,在僅450公尺的戰壕內。

在進入戰壕前有個資料館,紀錄沖繩戰役大致的狀況,除了當時戰爭怵目驚心的照片,最後還有沖繩人在戰爭末期被迫從軍時寄回的家書,部分是真跡,從部分可認得的漢字可看出,應該是在自殺攻擊前寄出的,不僅是家書還是遺書。一同前往戰壕的母親看戰爭史料看得難過,最後的家書更讓她忍不住幾乎落淚。而我們甚至都還沒走入戰壕。


在戰壕的入口有個圓形的大玄關,玄關四周擺放著佛像、千紙鶴等,每個位置上都滿滿的投放了零錢,而進入戰壕的門口兩側掛著滿滿的千紙鶴。可以想見,這裡很需要宗教的力量,無論你信仰甚麼。



海軍戰壕內其實也就是一些粗糙的坑洞,部分像房間的洞穴各有功能,如醫療室等,最令人印象深刻以及毛骨悚然的,是充當休息室的房間指出,當時因為洞穴人太多,沒辦法躺下-短短450公尺的戰壕要塞下兩三千人,恐怕確實是連躺下的地方都沒有-所以人們是「站著睡覺」的,當時還有支撐架以便協助站著入睡,這不禁令我想起曾經聽說過的酷刑「站刑」。


參觀司令室時,說明牌上示意圖說明當時的指揮官關切著沖繩人的未來,而恰巧有對美國父子在我旁邊一同看說明牌,我忍不住很想告訴他們日軍強迫沖繩人自殺等惡劣歷史,以及這說明牌的虛偽。

而戰壕中最直接也最令人觸目的則是某個房間牆上佈滿著的手榴彈痕,是當時用手榴彈自殺的軍官所留下的。雖然在做功課時早已看過介紹,但當面看到那密密麻麻的彈孔,依舊非常觸目。

走出戰壕後,我才敢跟母親提起,剛剛那狹小的戰壕,最少有2400人死亡的事實。450公尺的戰壕,大部分的寬度大概也就是一公尺左右,也就是說,幾乎每平方公尺都有五具屍體。

出口的旁邊有個小小的販賣部,我在裡面買了幾張明信片,順便瀏覽了一下這裡會賣些甚麼商品,看來大多是當時日本帝國海軍的一些紀念商品。但沖繩人又該如何想像這當時既是他們賣命,卻又逼迫他們集體自盡的祖國海軍呢?


步出戰壕,眼前是日軍當時誓死保衛的那霸機場與那霸市區,心裡真是感慨萬千。剛剛在戰壕裡與我們同時參觀的,前面是一對日本情侶(不確定是沖繩或是日本本島),後面則是一對帶著兩個小孩的(應該是美國)夫妻,而中間是與沖繩命運緊密關聯的台灣人我們。這三組不同國家的遊客,在參觀這戰壕的心情恐怕是大不相同。我無法想像一般日本人怎麼看怎麼面對沖繩,以及他們對沖繩做的事,而在戰爭中勝利的美國人,直到現在都還把沖繩當作工具剝削著沖繩人,又是怎麼樣的心情呢?但其實作為台灣人,也無法代表台灣人發言。

回來後整理照片,有張在戰壕入口,掛著佛像的圓形玄關前偶然拍到的照片。照片中在我們之後進入參觀的那對美國夫妻擁抱著,看姿勢像是妻子尋求丈夫的安慰。因為在逛過沖繩戰役資料館後進到戰壕,心情大概如我母親般是激動的,美國作為勝利的一方,卻也造成慘烈的傷亡,在這樣的戰爭遺跡前,作為一個美國人會怎麼想,我不知道,我也只能呈現這張照片,或許幫它配上這樣的文字:在死傷無數的戰場遺跡前,戰勝國的一對年輕夫妻相互擁抱。


1945年6月6號,沖繩戰役的末期,當時戰壕的司令官大田實少將發電報給日本本土,電報闡述沖繩人如何努力協助日軍作戰,並在最後請求日本政府未來好好照顧沖繩人的後代。這電報的內容恐怕表示了兩件事:一、沖繩人不(完全)是日本人,所以要特別照顧沖繩人。二、當時的日軍將領恐怕深知自己所作所為是有愧於沖繩人的。

而沖繩戰役的日軍最高指揮官牛島滿,在自盡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沖繩人會恨我吧」,如果牛島滿代表的是日本人,他恐怕是說對了。直至今日,沖繩都還深受美日兩國的剝削之苦,美軍基地的問題,日人歧視的問題,戰爭過去七十年了,安倍晉三到沖繩發表談話,日本政府還必須用沖繩當地出生的警察,阻隔抗議的沖繩人。「沖繩還在戰爭中」恐怕是荒謬卻又真實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