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日 星期三

因為野草莓的1895

現在應該要趕快趕明天的報告才對,不過有些東西還是想先寫一寫.

總之就是國片1895的監製,好像就是製片的老媽子.說是看到野草莓在廣場上這樣奮鬥,想到當年野百合時她自己的女兒,也曾經這樣走過.於是非常單純的,希望能讓這些野草莓來看看1895,算是一種招待.

她的原意非常的簡單--我也非常地相信就只是這樣單純的想法,而為野草莓的同學開了三場免費的場次.今晚第一場,導演也到場與大家坐談,所以我才會知道以上類似八卦的東西.


但我深信,正因為這麼單純的原因,所以它真的不是一種偶然.


1895這部片子,簡單來說,就是在講述甲午戰爭之後,台灣被清廷割讓給日本,成為日本最南端的領土.而當日本派人來接收台灣的時候,台灣中部地區的各個族群聯合起來對抗日本政府的接收的故事.當然故事的結局大家都很清楚,台灣還是被接收了,否則哪來的日治時代.所以這是一個從已經知道結果的故事當中,找尋新的想像與詮釋的作品.每個人都在創造歷史,只要你願意.而導演恰恰是這麼做的.


它之所以不是偶然,在於兩個層面.大家可以看看導演的簡介,看看他過去參與過野百合,拍過野百合的紀錄片,天安門事件<歷史的傷口>等等.就會知道,今天他會招待野草莓們來看他的電影,絕對不會只是監製看到野草莓想起她女兒過去的種種,一時興起而成的.即便他的原因看起來可以這麼簡單,但背後卻帶著非常深刻的意涵,深刻到或許這麼做的人,自己都未必發現.

另一個我想很難是偶然的,則是1895這部片子本身.

它從多個角度出發,不同的族群的角度各自有各自的描寫(雖然我想是因為拿了客委會的贊助,所以客家人是第一主角),還有被派來接收台灣的日本親王與親王的御醫,連這樣的角度都顧及到了.因此似乎有些聲音批判電影對日本人的描寫過度美化.

我認為這部電影之所以與野草莓連結起來,並不是偶然,是因為它們都呈現一種原子化的視角.也就是說沒有所為的"霸權"的詮釋.沒有任何一個角度是可以完全否定另一個視角的.客家的,閩南的,原住民的,甚至入侵者的.這些觀點沒有一個試圖去壓倒另外一個.當然故事有想要呈現的主軸,如不同族群之間的團結之類的.但這樣的主軸並不影響每種視角的彰顯.

這與這次的野草莓學運的精神,是非常類似的.沒有組織,沒有核心,沒有一個人能夠說:我代表野草莓.我並不是說這樣是好或是不好,我現在不想評論.但總之,這樣的連結是非常不偶然的.野草莓,與1895這部電影,都想要說明:我們不是鐵板一塊,也沒有任何事情是鐵板一塊,請尊重每一個獨立並且具有思想的客體的權利.

讓我再多說一點.這讓我想到黃碧雲在<後殖民誌>中提到的(這本書我真的很愛XD),當年引清兵入關的吳三桂,哪一個史學家在寫歷史的時候,有曾經將吳三桂以一個"人"的角度來思考當年他會經歷的思考.在他的祖父與父親都歸降清兵之後,在抵抗下去只有死傷更多的百姓的當時,有任何人曾經試著將自己放入他的掙扎中,來想像他的決定嗎?什麼民族大義什麼忠君愛國,就是唯一拿來評斷一個歷史人物的判準嗎?

黃碧雲是以後殖民的角度來書寫與想像這樣的歷史.我不想再為這樣的想法冠上任何術語,什麼"後現代",什麼時間上的後,思考上的後,隨便.這是一種每個人都應該努力去實踐的思考方式.以不同的角度,站在不同的立場與觀點,想像並且審視過去以及現在,甚至未來.這雖然不是萬靈丹,但我相信,這將會使我們更寬容與包容,絕對能使這個社會,脫離現下這種互相仇恨與衝突的狀態.

沒有留言: